青山处处埋忠骨,何必马革裹尸还。
2016年清明节,屏山县烈士陵园迎来了一位86岁的老人。他步履蹒跚,焦急地在人群和墓碑之间寻找着什么。尽管他整个上午都在努力,但似乎未能找到想要的东西。最终,老人无奈地找了处树荫坐下,眼神中充满了落寞和期待。
这时,一名陵园工作人员走了过来,半蹲身对老人说:“我们这里有一座名叫‘卞仕正’的英雄墓碑,不知道是不是您要找的?”老人听后立刻眼睛一亮,迅速站起身,紧紧拉着工作人员的手,向墓碑方向走去。
“卞仕正”的墓碑上贴着一张已经发黄的老照片。照片中的年轻人满脸笑容,黑色短发整齐地盖在耳边,脸庞轮廓分明,双眼深邃而明亮,宛如两颗黑宝石。老人看着照片,激动得几乎摔倒,连声嘱咐工作人员:“您慢点啊!”
展开剩余89%“他就是我魂牵梦绕的儿子,我找了三十八年,终于找到他了!”老人一边哭泣,一边紧紧拥抱着墓碑,泪水无声地滑落脸颊。
那么,这位老人究竟是谁?他为何三十八年如一日地寻觅自己的儿子?而那位英勇献身的儿子,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为国家贡献了青春和生命?接下来,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。
作为中国的邻国,越南一直与我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。尤其在近代,两国因共同被列强殖民而结下深厚的情谊,曾携手抗争,彼此情谊深厚。
因此,当越南遭受美国侵略时,尽管新中国经济拮据,依然慷慨提供了约200亿美元的军事物资和先进的防空设备,全力支持越南的抵抗斗争。
然而,1975年越南统一后,其领导人黎笋开始激烈反华政策,挑起中越边境冲突。在新中国援助越南建设的桥梁上,越南军队竟向中国边防人员开火,随后无视国际法,大肆侵占中国岛屿和领土,如同现实版的“农夫与蛇”故事。
对此,党中央根据毛主席“打得一拳开,免得百拳来”的指示,于1979年2月17日正式下令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。
最初,越南以为凭借从美军缴获的武器和中国的援助装备可以轻松获胜,但现实远比他们想象残酷。中国人民解放军用短短28天时间,全面击溃敌军。
战争残酷无情,虽然中国取得了胜利,但有8500多名解放军战士英勇牺牲,其中包括10位部队首长的儿子,他们分别是蒲仕平、张力、耿军(耿晓康)、周伟、曲宁江、罗粤宁、曹辉、江鲁平、赵幼林和彭泓。
这其中,蒲仕平正是那位86岁老人蒲运海的儿子。
蒲仕平1955年出生于四川阆中,命运多舛,三岁时母亲去世,他很早便成为父亲和哥哥的帮手,擅长除草、开垦和耕种。
二十岁那年,懂事的他萌生了参军报国的志向。偷偷报了名,直到收到入伍通知书才告诉父亲。蒲运海既担心又愤怒,但无奈儿子决定已定,只得妥协。谁料,这一去竟成永诀。
入伍后,蒲仕平依靠吃苦耐劳的精神,迅速获得上级认可,调入成都军区112师侦查连,任连长。父亲为儿子骄傲不已。
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,作为连长的蒲仕平主动请战。在一次侦查归途中遭遇越军围攻,为掩护战友安全撤退,他选择断后,壮烈牺牲,尸体遭焚毁,年仅24岁。
消息传来,父亲悲痛欲绝,多次昏厥。数月后,仅收到儿子的烈士证明,却不知遗体安葬何处。于是,他誓言找回儿子遗骸,让他落叶归根。
三十八年的寻觅,终于在2016年清明节,于屏山县烈士陵园找到儿子。老人静坐墓碑旁,轻轻拂去尘埃,细数这些年来的点点滴滴。
邓中夏曾言:“人生只有一生一死,要生的有意义,死的有价值。”除了蒲仕平,其他9位首长儿子也同样英勇献身,皆为国家荣誉而战。
张力是54军160师师长张志信的儿子,幼时就对军事怀有浓厚兴趣,满周岁抓阄竟选中木制手枪。成长为优秀侦察兵后,主动请缨参战。父亲坚守“一视同仁”原则,让他与普通士兵并肩作战。
战场上,张力机智敏捷,多次参与关键任务。一回侦察遭遇敌军伏击,虽英勇抵抗,却中弹牺牲。父亲接电报时震惊悲痛,但也坚定告诉自己:“我儿子死得其所,是英雄。”
耿军和耿晓康是亲兄弟,父亲耿进福是50军150师副参谋长。兄弟俩从小在军营长大,随父亲赴越南前线。1979年高平激战中,被敌重重包围,历经两昼夜浴血奋战。
两兄弟英勇断后,为战友开辟撤退路线。耿晓康牺牲在前线,耿军壮烈跳崖殉国。中央军委特授一等功、二等功,广泛宣传他们的英雄事迹。父母虽痛失爱子,仍坚守军人信念,移居成都继续为国贡献力量。
周伟,20岁,抗战老兵周开源之子,因执行穿插任务被敌偷袭中弹牺牲。父亲虽不赞成其从军,却为儿子英勇无畏感到骄傲,称其为合格军人。
曲宁江,刚入伍半年,坚持上战场,被父亲曲奎支持。通过严苛考核后参战,却遭遇埋伏,伤重不治。年仅20岁的他,用鲜血诠释了年轻军人的责任和担当。
罗粤宁,罗荣将军之子,低调隐姓埋名,勤勉勇敢,屡建战功,成为连长。对越战中英勇负伤,遗体被战友护送回国。家属到场时,众人才知其真实身份。
曹辉,老党员曹从连之子,18岁即破格入伍,被派往尖刀连锻炼。对越战中主动为坦克开路,壮烈牺牲。父亲目睹儿子倒地,心如刀绞。
江鲁平,少将江燮元长子,谦逊努力,无特权。获父亲支持赴越参战,战场负伤后坚持返回,终因失血过多牺牲。
赵幼林,山西籍,广州军区后勤政委赵力宽之子,16岁参军,勇敢智慧。在攻克天险朔江时负伤,舍身保全战友,壮烈牺牲,部队大获全胜。
彭泓,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之子,侦察队长,屡次深入敌后侦察,英勇无畏。对越战中负伤,经抢救无效牺牲,获二等功勋章。
没有打不死的英雄,只有为了国家使命奋战的勇士。
这些首长的儿子们,仅仅年轻,却为国家献出宝贵生命。他们用热血捍卫了祖国尊严,粉碎侵略者阴谋,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英雄赞歌,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。
最后,谨以此文,致敬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……
发布于:天津市
